會議宗旨:
近年來,台灣高科技產業迅速蓬勃發展,已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惟台灣地處地震帶始終面臨地震的威脅,近期發生的數個地震也影響到了高科技產業的先進製程。為了能有效減緩地震所可能引致高科技產業經濟財產的損失,國震中心特別舉辦此講習會,希望藉由分享近期開發的先進地震工程技術,包括可於震前提供停機契機以減損的客製化地震早期預警技術、震時減緩震波衝擊的新型隔減震技術、震後可立即掌握地震衝擊程度的強地動觀測與分析技術、掌握結構震損狀況的分析技術、以及掌握非結構元件與設備震損的分析與試驗驗證技術等等,期能協助高科技產業建立地震波的防禦機制,以有效的減緩未來地震對其造成的衝擊。
國震中心除了透過舉辦此講習會提供最新的研究趨勢與成果外,也期待本次講習會能成為產、官、學、研針對地震議題的討論與互動平台,並透過經驗分享與交流能更了解抗震技術要落實應用於高科技產業的需求,讓未來的研發成果更具有實務應用的價值。
講題摘要:
演講題目:客製化地震早期預警系統開發與應用
本講題將介紹如何針對不同使用者需求發展客製化預警模式的方式與流程,以及如何針對不同主頻的設備或高樓層建物客製化建置其所需的地震早期預警系統,在會引致震損的地震波侵襲前發布警訊以達到減緩震損的目標,可有效提高預警成功率降低誤報率精進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本講題也將介紹國震中心台北研究大樓的客製化地震早期預警測試系統開發案例,該系統可針對將造成高樓層共振反應的地震波發布早期預警訊息,以歷史地震動觀測資料評估在合適的預警發報門檻值下成功率最高可達9成且誤報率可低於1成,該系統於2024年04月03日花蓮地震時成功發布預警訊息,並在主震後的餘震序列中成功針對低震度但會引致高樓明顯搖晃的地震波成功發佈預警訊息,可供人員採取趴下掩護穩住的緊急作為減緩非結構相關物品設備所可能引致的人員損傷,其為全台目前惟一針對高樓層建築預警需求而量身設計的客製化地震早期預警測試系統。
演講題目:強地動觀測與預估技術之地震防減災應用
從歷史地震活動說明臺灣所面臨之地震威脅,並介紹臺灣之地震觀測,透過近年重大災害地震之強地動觀測與特性分析,從震源破裂行為到場址放大特性探討地震中之主要致災因子。基於這些豐富的強地動觀測資料,國震中心致力於強地動預估與模擬技術之發展,並廣泛應用並解決各類結構耐震問題,協助交通、能源、高科技等不同產業界之地震防減災議題。
演講題目:隔震技術於高科技產業之應用
本講題聚焦於「隔震」與「減震消能」技術於高科技廠房中的實際應用,從地震活動背景與廠房分佈開始,解析高科技建築的結構類型、震害潛勢與設備微振控制需求,進而探討多種可行的工程對策,內容涵蓋從結構本體到非結構組件與設備層級的防震設計原則,並針對不同情境說明應用策略,包括新建工程的預設隔減震設計,以及既有設施的補強方案,本課程也將提供高科技廠房面對地震挑戰時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從理論基礎、工程實務到規範指引等
,適合土木結構工程師、廠務設計與營運人員、建築規劃單位及有興趣了解耐震設計前沿技術的各界人士作為專業研習與實務應用的依據,並可作為推動產業防震升級、強化國內科技產業韌性的參考資訊。
演講題目:結構震損警示分析與應用
地震波的侵襲乃造成結構損壞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震後需能立即掌握結構是否可能已有受損的情況並立即擬定應當採取的最適應變作為,如維持使用、巡查、立即撤離或禁止進入等,才能夠強化結構的使用安全性。鑑於上述需求,國震中心特別開發結構震損警示分析技術,能在震後利用結構監測系統量測紀錄,客觀的即時採用多元化的方式分析,並綜合評估該地震波是否已造成結構不可恢復的變形與損傷,再透過直覺簡單明瞭的警戒燈號方式(如綠燈、黃燈與紅燈)呈現結構可能的狀況與對應的警戒等級,讓無論是位處於結構體內部或外部的人員都能夠立即採取最適當的應變作為,能強化結構的使用安全性與並能有效減少震後復原所需的時間,相關管理單位可在震後立即透過Line訊息、應用程式或網頁呈現等方式立即掌握各結構的狀況以擬定最適當的震後應變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