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建築結構系統中的匯集構材(Collector)於地震作用時負責收集樓板內慣性力並將之傳遞至抗側力系統,其擔任連接抗側力系統與重力系統的關鍵角色。在1994年美國北嶺地震與2011年紐西蘭基督城地震中,都有發生因匯集構材設計不良而導致建築物倒塌的事件。然而迄今有關匯集構材的研究仍相當有限,美國AISC鋼造建築結構耐震設計規範中對其並無任何細節設計的規定,以致工程師僅能憑藉自身工程判斷進行設計。有鑑於此,在一項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的計畫中,透過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與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等相關研究人員的合作,進行了一系列數值分析與結構實驗的研究以探討鋼造建築結構中匯集構材與其接合的耐震行為與設計。該研究團隊在UCSD著名的大型高性能室外振動台(Large High Performance Outdoor Shake Table)對一棟兩層樓的鋼造建築進行了一系列振動台實驗。為了有效率地在實驗室模擬樓板慣性力的作用機制,亦開發出一種創新的振動台實驗方法,允許研究人員僅需建造單層樓的試體即可使其重現多樓層原型建築結構中任一樓層的樓板加速度歷時反應。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本次特別邀請美國CoreBrace公司的研發工程師李昭賢博士分享該項振動台實驗的研究成果。李昭賢博士自台大土木系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後,即加入國震中心擔任助理研究員,在累積近十年的工作與研究經驗後,負笈美國UCSD攻讀博士學位,在修業期間參與規劃並執行上述NSF計畫在UCSD進行的振動台試驗。希望透過本此活動與國內專家學者分享美國學界在鋼造匯集構材耐震設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相關實驗技術開發的研究歷程,並與專業人員進行意見交流。
|
|
 |
 |
 |
|
|
|